欧美v免费|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传媒剧情|www日韩大片|国产在线成人

400-829-8885
雜念少的人才能把事做大!
新聞動態| 瀏覽量:10362| 2021-02-17 |

做企業的人都希望把企業做大,但企業做大的這條路卻充滿了荊棘坎坷。要走好這條路,管理者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既要保持清凈心,防止自己被成功沖昏頭腦,又要摒棄妄心,學會不起心不動念。怎樣學會不起心不動念?需要修行,怎樣修行?《六組壇經》說,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我曾經在肇慶鼎湖山對著瀑布、溪水打坐,體會到了一些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當時,我坐在石頭上,脫掉鞋子,兩腿搭著,踝關節頂著石頭,慢慢地頂……我坐了四十五分鐘,一動不動。當我站起來的時候,我的踝關節處被深深地陷了個洞,都陷到骨頭里去了。我為什么能一直坐四十五分鐘呢?因為我覺得疼只是一個感受,是一個相,生起就會滅掉。事實上,坐著坐著,這種刻骨銘心的疼也的確慢慢地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相由心生,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之處。如果你不是一個學佛的人、修行的人,你就會把疼當成真實的難以改變的東西,當疼得無法忍受的時候就會站起來,你不可能一直忍著,一直忍到它不疼為止。因為你覺得疼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所以你認為越忍會越疼。事實并非如此。

另有一次,我帶了一個老板去禪修打坐,結果他疼到骨折。我說,你很了不起啊。能疼成骨折的人不多,說明你這個人執著得很,你太執著那個疼了,就把“疼”疼成骨折了。為什么?他跟疼做了堅決的斗爭,自己跟自己的骨頭斗爭,一方面是骨頭疼,一方面是要戰勝骨頭的疼,疼越來越厲害,戰勝心也越來越厲害,最后“砰”一下就骨折了。但其實你要是不把疼看得那么實在,不要想著去戰勝它,它會消失的,至于造成骨折嗎?

歐博的老師們也參加過禪修打坐,有的老師也說骨頭疼得 “要斷了要斷了”。我說,你讓它斷嘛。結果沒斷。為什么沒斷?因為他沒有那么固執。只有極端固執的人才會出現骨折。而我呢?就讓“疼”一直疼,到最后“疼”沒有了,坐在石頭上的感覺就像坐在棉花上,非常舒服。所謂的疼,就是個相,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東西,這個相是由心產生的,所以叫相由心生。

疼痛的相是念頭導致的。這是破“疼”的關鍵。

我初步覺知我的疼痛是兩個念頭,第一個念頭,對疼的判斷。這是一個觀念,也可以把這個“疼”不叫疼。有時候突然碰到冰涼的水,感覺和碰到熱水是一樣的。把水當成熱水或冷水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其實水就是水。那么對“疼”這種感覺做出“疼”的判斷,也是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是逃掉,就是佛家說的取舍。如果你不判斷它為疼,你也不逃避它,那么它就會消失。這就是我的經驗:不要把疼看得那么實在。

我們的念頭總是不斷地在起作用。在禪坐的時候腦袋中充滿了思想斗爭,是站起來還是繼續坐?你一直在不斷地掙扎,當你終于站起來了,就是站起來的念頭贏了;如果坐下去的念頭贏了,最后你還是會站起來。為什么呢?因為只要你心中有 “念頭”,你就會執著,執著的結果,“疼”就不會消失,你最終就會站起來。

因而,六祖教我們要“無念為宗”,就是不要有任何念頭,不要有站起來或坐下去的念頭,把念頭平息掉,最后,疼感就會消失。只要有了念頭,你就會站起來。即使你有坐下去的念頭,這個念頭在腦袋中越堅固你越會站起來。

怎樣才能做到無念為宗?怎樣才能做到不去想站起來或坐下去這回事呢?怎樣才能做到任何念頭也沒有呢?關鍵就是兩個字,“受苦”。疼,就讓它疼,懂得受苦就可以了。《六祖壇經》教我們: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疼來了,你就讓它疼,不要逃避它,不要想著消滅它,就陪著它疼。

我公司以前有一個老總得罪了一個員工,結果員工跟我打官司(因為老總也是我公司的員工,被老總得罪的員工就跟我打官司),我采取的方法就是“陪著他疼”,我陪了他三年,在三年里我沒跟他多說話,他也沒跟我多說話,該他干的工作還要他干,不干活我就批評他,我也不把他當敵人,我陪著他疼,最后他沒有怨言地走了。

假如你有干掉他的念頭就會搞出一堆麻煩來,這就跟我禪坐一樣的,不要想著把疼干掉,也不要壓抑自己,你越壓抑這個感覺越強烈,就直面這個疼,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疼,最后疼就消失了。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吃苦是福,就是這個意思,很多事情、很多問題、很多苦惱只有在吃苦的過程中才能自然地化解。特別是人的問題,更要懂得吃苦是福,在化解苦的過程中吃苦、嚼苦、品味苦,最后苦變成了甜,這叫苦盡甘來。

所以,企業要想把事做大,雜念要少,這就需要修行,從“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上修,就像我打坐經歷的:無念為宗,是把念頭去掉疼痛感就會消失。無相為體,就是疼痛的相消失了,你和你的身體就能跟大自然、跟周圍的環境、跟那個石頭很和諧地融為一體。無住為本,就是當你的念頭去掉了,存在感也消失了,你可以一直坐著,你在呼吸,你身體的血液在循環流動,你就恢復了本來面目:大自然的空氣進入你的身體,成為你的血液,你就參與到了大自然的循環流動之中,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能意識到這一點,你的雜念自然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