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做好管理不需要太多的高招,不需要太復雜的動作,關鍵是要有一種好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我把它稱為“覺知”。
我們歐博老師在項目上覺知的方式是:層層覺知。比如覺知一個品質問題,首先覺知這個品質問題的數據是多少,其次覺知這個品質問題是由哪些點造成的,每一個點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然后又覺知這些問題點分布在哪幾道工序,在哪道工序的問題最嚴重,再覺知這道工序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層層剝皮,層層覺知,最后答案就出來了。
這個過程有些是通過數據統計,有些是通過大家討論,有些是通過現場去看,有些是通過拍攝現場視頻,然后觀看視頻、分析討論。總之,這里沒有太多的“想”,有的只是“覺”。
那么,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保持“覺知”。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很簡單,難就難在我們不清楚:下屬究竟有沒有在解決?究竟解決到什么程度了?下屬去做改善了沒有?做了改善有沒有效果?你做了嗎?他做了嗎?做到位了嗎?做不到位怎么辦?這些都是我們在解決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也必須時刻保持覺知。否則,大家沒有執行,再好的方案都解決不了問題。
要時時刻刻保持覺知,離不開一個“每”字,每天、每次、每五分種、每一百碼……很多人看不懂這個“每”字,“每”字上面是個“人”,下面是個“母”, “每”是人的母親啊!所以離開 “每”,你即使有方案有對策,也不一定有效果。所以要抓好這個“每”。
“每”怎么抓?就是頻繁地保持覺知,每天該做的就一定要做,每到一個時間段該查的就一定要查。比如我們歐博做過的富宸案例,為了規范員工操作動作,他們每五分鐘檢查一次、每一百碼調整一次,把這個“每”抓好了,效果就出來了。其實這也是海爾的OEC:每人,每事,每天。我帶中山大學的考察團去過海爾公司兩次,大家都說海爾的東西很好,但就是學不到。因為大家不知道他的基礎就是OEC,關鍵點是在每人、每事、每天上用功。這就要求企業人要有很高的覺知力。
所以,做管理需要覺知力,而且覺知是分層次、分時間段一步一步展開的。就像你覺知廣州的城市文化:在廣州生活三十年、十年和剛到廣州相比,你所感知的城市文化肯定各不一樣,會越來越豐富多彩,也會越來越準確。所以,我們一定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去培養我們的覺知力。這需要時間,需要過程,需要動作。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所以覺知不是思考,是行動,是把事情一步一步往前推進的行動。這也是我們把歐博的覺知稱為“層層覺知”的原因。
歐博帶給企業的思維方式就是明明白白。怎樣明白?把問題分成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進行覺知,我們很多的項目案例甚至把問題做了六層覺知,層層深入覺知,每一層有問題都有相應的對策及動作。
如果歐博在企業做變革六個月下來,能讓大家熟悉并習慣于這種“問題跟對策相對應”的層層覺知方式,企業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也是佛家的思維方式:佛者覺也。
如果企業在項目做完以后還能按歐博的做法保持層層覺知,那我們的管理活動就是一種修行了。這樣既能做好管理,又能賺錢,還能修行,以此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境界,何樂而不為呢?
我一直希望在企業弘揚好的管理方法。而我們歐博給企業的幫助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岳陽市經信委得知我們在當地做了十幾家企業(其中有好些龍頭企業),非常贊賞,他們調研了我們做的七八家企業,發現變革效果真的非常棒。于是岳陽市經信委發了紅頭文件,對歐博為岳陽企業排憂解難帶來的成效給予肯定,并牽頭主辦岳陽市歐博敏捷生產模式訓練營活動。2013年4月底在岳陽就有400百多個企業家來聽我們講了一天的課。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是我一生的事業方向。
(2013年4月29日周一內部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