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免费|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传媒剧情|www日韩大片|国产在线成人

400-829-8885
激勵離不開覺知
新聞動態| 瀏覽量:2152| 2017-09-01 |

控制和激勵都來源于覺知,不覺知你怎么控制,不覺知你怎么激勵。對錯都沒搞明白,你怎么激勵?所以,控制是基礎,激勵是根本,覺知是關鍵。覺知對應的方法是“三九控制法”九個方法中的后三個方法。

“三九控制法”的第七個方法(也是此處覺知的第一個方法)叫全員主角法。全員主角的關鍵就在于對工作和身份的覺知。

有一個故事說,一群人在砌房子,有人問其中的一個建筑工說,你在干什么?他回答,我在砌墻。問第二個人說你在做什么?他說,我在建房子。問第三個人說你在做什么?第三個人說,我在建教堂。因為那個房子就是教堂。所以三個人回答的都對,但是這三個答案里頭意義一樣嗎?不一樣。為什么三個正確答案的意義不一樣?把它當成砌墻的,他只要保證我每天砌那么多,不要倒就行了;把當它當成砌房子的,把這個房子搞得堅固一點,這個房子好看就行了;當成建教堂的,他以很崇敬的心態做事,因為他在建他心目中的一個圣殿。他會兢兢業業,精益求精,這源于他對這項工作的認知。

我認為,要想干好一項工作,首先對我們的工作要有一個很好的認知,這對我們的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我到新疆喀拉斯湖旅游,碰到一個導游很有意思。我們下了飛機,一上旅游大巴導游就講了一句話:“什么叫旅游?從你呆膩的地方跑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這就叫旅游。”這話乍一聽好像很有意思:我們往新疆跑,新疆人往廣州跑,就是旅游了。事實上好像的確如此,這個導游好像很有哲學思想。

問題是他把旅游當成了一件很無聊的事。所以,他把我們帶到喀拉斯湖,我們走得非常有勁,因為喀拉斯湖真的很漂亮。但在他的心目中,這個呆膩了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所以,他一個勁地催促我們趕路。

但旅游其實是什么呢?旅游就是我們工作疲憊了,希望放松,希望把平時繃著的神經放下來。繃著的神經放下來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呢?很美好,很善意。一群游客其實都帶著美好的、善意的、天使般的心情,而那個美景不就是天堂嗎?喀拉斯湖真的能讓你覺得在天堂。一個導游天天跟天使去天堂,這是多么快樂的事情。還有什么工作能夠這么完美?偏偏這個導游要把這個工作看得很無聊,結果大家集體不開心,他也不開心。

這就是對工作認知錯誤產生的后果。

除了對工作性質的認知,對身份的認知也非常重要,這叫角色覺知。就是你把自己看成什么。當然,前提是周圍的人把你看成什么。因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首先,企業應該對工人的身份和價值有一個基本的認知。我們這么多年到企業里面做很多動作,包括攻關動作,可以說,工人的作用非常巨大。我們的很多管理動作產生效果都跟工人的參與有關。這使我們痛惜很多企業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把工人的力量給忽視了。

我們過分地把管理當成專業性的東西,當成知識性的東西。當成專業,當成知識,工人就挨不上邊了,但是如果我們把管理當成真正出業績的東西,就沒有人敢忽視工人。工人是管理的主力軍,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這是一個實踐問題。管理做來做去,最后都要體現在生產上。管理的效果通過生產體現,生產的效果通過工人體現。

但我們平時只是把工人當成被管理的對象,而不知道工人其實就是管理者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從我們歐博這些年的實踐,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把工人發動起來就能解決絕大部分管理問題。我們現在很多項目的見效,都是因為發動了工人。我們以前有些項目見效不明顯就是因為跟工人不搭界,只是在管理層研究來研究去。而把工人一發動,不管是現場改善,還是生產日計劃的達成,還是瓶頸的突破,都大見成效。

在工人身上我們一定要重新進行角色認知。管理不只是管理人員的事,要把管理平民化,要把管理通俗化。

我們歐博經過10年300多家企業的實踐得出結論:企業的管理必須重視工人,必須重視現場,必須發動群眾,讓每個人都成為主角。這就是全員主角法。

要調動員工積極性,員工自己的身份覺知也非常重要。身份的卑微感是自性開發的最大障礙。企業人員,特別是工人,他們的責任心、執行力之所以這么低,就是他們的卑微感造成的。

如何消除他們的卑微感呢?重視他們,聚焦他們,給他們平臺,讓他們亮相。在一系列的現場攻關活動中,讓他們擔任主角,每天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大家為他們的成績喝彩、贊嘆。

在每天的生產日計劃中,給他們明確的任務和責任。做好物料的排查和設備、模具、資料等的準備,為他們任務的完成創造條件。完成任務的給予獎勵;沒有完成任務的幫他們分析原因;人為偷懶的,讓大家給他們壓力,最終讓他們的業績一步步得到提升,他們的卑微感會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被打掉,因為他們對于企業而言已經不是一群無關緊要的人,而是決定企業生命的人。

員工看不看得起自己的工作,來源于他們看不看得起自己,而看不看得起自己又來源于你看不看得起他。

“三九控制法”的第八個方法(也是覺知的第二個方法)叫案例分析法。通過案例分析,我們能對我們工作的狀態和工作過程。保持良好的覺知。我們能夠覺知到我們工作究竟做得怎樣、好在哪里、如何改進。

我們經常強調學習,但殊不知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自己的過去。俗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從錯誤中學習,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因為它可以直接改進我們的工作。我們歐博有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動作:每個星期一,選10個項目回來陳述他們的做法,好的方法大家學,不足之處大家批。每星期輪流有項目上臺,每個項目半個月至一個月都會輪上一次,不是表揚就是批評。

不空談表揚,要講出具體做法(動作、表單)、具體成績(數據改變),讓大家學習。批評的原則是:沒有成績就是問題。因為我們總在企業做動作,動作做了,企業沒變,這是為什么呢?大家做了這些事,為什么不能改變企業?是人員不配合?是檢查力度不夠?是方法不對?總之,分析原因,大家群策群力想辦法。

這種管理方式就是案例教學式管理。不要講大道理,只講做了什么,做得怎樣。大家一起來覺知,就能發現這里面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方法也就在其中了。

每次被請上臺的項目老師都有很大壓力,如果他長期被請上臺,不是介紹經驗,而是分析不出成績的原因,他也會無地自容。因為沒有人愿意別人說他無能。

我們要養成一種覺知工作的習慣,不要只是埋頭工作。有些上了一輩子的樓梯,都不知道樓梯有多少階,其實數一下就知道了。只把工作當成完成任務領取工資的手段,我們就永遠也不能真正覺知我們工作中的問題,就永遠無法積極地改進我們的工作。不好的動作、做法永遠存在,效率永遠提不高,質量永遠上不去,這樣的工作是令人沮喪的。它會讓我們消沉下去,最后進入無明狀態。最終,我們連自己究竟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都失去了判斷。這樣自信心就會消失,個人的能量,企業的能量就會慢慢衰減。

“三九控制法”第九個方法(覺知的第三個方法)叫持續種因法。持續種因法運用得到位,我們希望看到的員工行為就會自動自發地產生。這就要懂得運用環境、氣氛以及傳統的力量。

覺知環境是每一個人的本能,特別是對人文環境的覺知。

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對周圍的環境作判斷。這是什么場合?這是什么企業?這個企業是什么風格?這個企業有一撥什么人?這個老板喜歡什么?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作判斷。

很多老板不知道這點,也不注意這點。有一個老板跟我說,我公司旁邊是外資企業,我們待遇比它高,住房比它好,伙食也比它好,可是那邊過來的人一到我這里就吊兒郎當,不好管了。他始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我跟他講,人家一到外資企業馬上作出判斷,作出覺知——這是一個很規矩的企業,這里的人很較真,那么我也要認真了。一進你這家民營企業,人家馬上也作了判斷——這個企業是個不認真的企業,我干嘛認真呢?這就是你待遇高人家也不認真的原因。

我們要知道,氣氛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氛圍說得高雅一點就是文化,任何人覺知到以后都會融入到這個文化中去,沒有人敢做文化的敵人。我的意思是抓管理先要從文化抓起,從氛圍抓起,從你讓大家都講什么話,都做什么事抓起。達到一定的程度他們就能夠自動自發了,因為你把這些抓好了,新來的人把信息捕捉完了以后會作一個判斷:要么改自己,要么走人。

我們歐博的老師都知道,歐博沒有什么罰款,也沒有太多成文的規矩,但是新來的老師進來一看周圍的人怎么干活,馬上做出了決定,要么讓自己變得非常敬業,要么馬上逃離。有些新老師到項目上放兩天就走了,因為他沒看到過這么玩命的顧問老師。我們歐博的老師在項目上很玩命,很認真敬業,每天都在那邊拼命想企業的事,吊兒郎當的人在里面呆兩天就不自在。

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能玩命地工作呢?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融入到工作當中去了。

如果融進去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會覺得時間很長。你注意觀察一下下面那些員工,如果他在生產線旁邊站著的時候,他很關心產量,很關心質量,很關心效率,很關心異常,他一天10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反之,他如果在這個企業呆著一點感覺都沒有,也不想產量怎么樣,質量怎么樣,異常怎么樣,他就等著下班或者等著到時候領薪水,他的日子會過得會非常難受。

做管理不在于做了多少文件,而在于做了多少動作,并且這些動作有沒有真正地去改變人。人如果改變了,一個動作就夠了,沒改變,十個文件都是多余。做管理一定要知道從氛圍抓起,要從文化抓起,沒必要把管理搞得那么高深。文化和氛圍是企業要堅持的東西。堅持敬業,敬業就成了你的文化;堅持隨意,隨意就成了你的文化。

不要在文字上做文章,企業文化的載體不是文字,是企業人的行為,是企業里面的活生生的人。另外,不要以為企業文化都是人為形成的,企業文化是自然形成的,因為它靠長時間的習慣養成,我們的行為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就會形成一套做法、模式,這就是傳統,傳統就是文化。

形成文化要過一個檻,特別是好的企業文化形成的初期,當個別人的行為與企業想形成的好行為發生相互矛盾和沖突的時候,要懂得取舍。比如我希望大家較真,結果有一個人就是不肯較真,而且他又掌握技術或掌握著一撥人,這就牽涉到利益的割舍,這個時侯我們就要敢于舍。

文化的打造是要付出代價的。懂得放棄眼前這個小利益,企業才能夠得到長治久安的根本,才能夠使管理變得自動自發。如果我們只圖眼前的利益,我們管理永遠會被人使勁地拽著,管理就變成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海爾砸冰箱就是一件敢于取舍的事情。看到張瑞敏砸72臺冰箱,很多人都說:“給我吧,砸了它可惜啊。”張瑞敏不顧及這些,繼續砸,因為他知道他要的不是72臺冰箱,他要的是以后的長久發展。他砸72臺冰箱換來了一千個億的海爾,這就是敢于舍換來的。

遇到跟你的原則相矛盾的時候你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哪怕損失利益。這才是做管理最難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堅持了,企業的人就會形成習慣,所有新來的人,都會覺知到這種習慣、這種氛圍、這種文化。他只要肯留下來,他就必須符合這種習慣。他不符合,遇到的第一個壓力,不是你給他的,而是同事給他的。大家會覺得他很另類,甚至有的人會認為,“憑什么我們能這樣,你就不能這樣呢?你憑什么特殊呢?”這會形成很強的輿論壓力,這時不需要領導出面,他就會規矩起來,跟大家一致起來。這就做到了自動自發,管理的成本就很低了。

企業的習慣、傳統、氛圍、文化都不是一天二天養成的,更不是一個制度和規定能達成的,再嚴厲的獎罰都形成不了一個傳統。所以,要懂得日積月累,持續種因,這就是“三九控制法”第九個方法——持續種因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