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注意力不要老停留在管理層,不要總是高談戰略和模式,而要把目光放到員工層面,放到員工最基本的操作動作上。這就需要通過動作控制卡規范員工來達到目的。我們歐博所有的項目都必須做“動作控制卡”。
一談到規范,很多人馬上想到“流程”這個詞。那么,動作控制卡與流程文件有什么區別?流程文件的特點是一做就是一大堆,牽扯到的部門和崗位很多,且不說要記住流程文件的內容,光是看文字都看不過來。動作控制卡相比流程文件,在形式上小而簡,在內容上少而精,是為一個點而設計的,針對性強,往往指向一個部門或一個崗位,因此得到的效果就很明顯。這是歐博通過近10年時間摸索出來的經驗。
歐博也強調規范管理,但不是大而全的規范管理。因為規范有一個成本問題和習慣問題。如果企業要把員工所有的動作都規范,成本會非常高,加上員工不習慣的原因,搞起來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它不能直接提升效益。
像ISO有一套規范的流程,為什么沒有用?首先是因為ISO大而全。現在誰還把ISO當回事?10年前我們不懂ISO就是不懂管理,現在誰信ISO誰就是不了解企業真正的管理現狀。
ISO最早到我們大陸時,小霸王做ISO就花了1000萬,現在做ISO,說不定幾千塊錢就能做。不是說ISO本身有問題,而是ISO在我們這里被搞成了問題產品,這么好的東西變成問題產品,這不是老外的錯,是我們的錯。
ISO編制了一大堆文件,執行得了嗎?盡管要年審,但有誰照著做了?現在老外下訂單后也不看我們的ISO了(早些年,我們把像模像樣的流程文件拿給老外看,他們看幾遍就OK了),他們直接到車間看員工怎么做事,看一次還不行,還要蹲在那里看三天,這樣他們就能知道企業的管理水平究竟如何。
現在老外跟我們中國人打交道用的是笨辦法,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智商遠遠高過老外。追溯到遠古,當老外還在住山洞的時候,我們早已經住房子了。中華文明比歐洲文明的歷史要悠久得多。所以,對付聰明人就只能采取笨辦法,也就是逮住一個算一個。
我們歐博做“動作控制卡”的指導思想就是逮一個點算一個點。因為全面規范啥都逮不著,我們就一點一點地控,把某一個點用“動作控制卡”規范起來,然后反復查,查上1000次,看誰還不執行?我們的雄兵項目在檢查一個點時就查過1850次,再加上獎罰,這樣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的東鵬項目流行一句話:“只有三要素奈何得了你。”三要素就是標準、檢查、責任。即標準規范以后,就要反復查,然后對結果進行獎罰,這樣的管理就肯定會有效果。
管理切忌大而全,ISO因為大而全,不但操作起來很不現實(中小企業對大量標準化的東西往往執行不到位),而且也不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社會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情。農業文明時代是放牛滿山跑,大家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對農業生產方式標準化:如搞人民公社,集體上工,集體下工,生產效率馬上就下來。后來一搞包產到戶,農民一“自由散漫”,農業就搞活了。工業文明就不能“自由散漫”,如果采購沒買物料回來,車間就沒辦法生產;前工序的東西沒做出來,后工序就沒法接著做;采購買多了物料也不行,倉庫放不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前后緊密相連的,不允許“自由散漫”。
要把幾千年積累下來的自由散漫習性靠幾十年的改革一下改變過來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一點一點地改。很多管理人員就喜歡搞一個大的流程文件,以為編織一張網把大家網住,這樣管理就好做了。這是做夢。因為你一撒網,每個在網里的人都想拆這張網,每個人都拿把小剪刀來剪網。當你把網一提起來就發現,網被剪得千瘡百孔了。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費那么大勁去編這個網,不如搞個錘子,拿個釘子,瞄準一個地方釘下去,這就是搞控制卡,然后對控制卡的動作反復稽核,反復究責。
我們的控制卡在規范員工操作上準備了三手,第一手是怎么做,第二手是怎么查,第三手是怎么獎罰。而 ISO只有怎么做,卻沒有怎么查和怎么獎罰,而這些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ISO能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那么ISO也會很棒。不了解中國國情、不知道中國人的厲害,是ISO沒有用的第二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