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碰到老板對我說,為什么我的下屬就不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樣,而總是要別人去提醒和檢查。這個問題,幾乎成了一個企業通病。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歐博的稽核檢查才變得那么有用,歐博所做的所有項目,最終都是靠稽核檢查見到實際效果的。
? ? ? ?我們知道,如果一項工作只有安排、只有計劃、只有規定,而沒有檢查,這項工作一定不會有令人滿意的效果,這幾乎成了一個規律。稽核檢查為什么會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其實,根本在于它能對癥下藥。
? ? ? ?當老板們跟我提出為什么員工不能時刻清楚自己的工作狀況時,我總是要拿生活當中的例子來予以說明:比如有的人經常上下樓梯,卻不知道樓梯究竟有多少階;你從辦公室走到車間,你也不知道你到底走了多少步;一碗飯吃下肚子,你也不會清楚吃了多少口……這一切都說明,常人做事的時候,都是不會把注意力一直專注在每個動作上的,也就是佛門說的,常人難以時刻保持覺知。
? ? ? ?因為時刻把注意力放在當前所做的每個動作上,對于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來講,他一定會有緊張感和壓力。誰不想過得輕松啊?所以,我們在工作當中就只能見到:做了但卻不知道究竟做得怎么樣的現象。它的原因就是時刻保持覺知和注意太難,它的解決對策就是必須對人進行嚴格的訓練。
? ? ? ?佛陀在《大念處經》里面教我們的方法就是:如熟練的轆轤匠或他的學徒,在做一個長的轉動時,了知:“我做一個長的轉動。”做一個短的轉動時,了知:“我做一個短的轉動。”比丘如是,在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 ? ? ?比丘行走時,了知:“我正在行走。”站立時,了知:“我正在站立。”坐著時,了知:“我正在坐著。”躺臥時,了知:“我正在躺臥。”無論何種姿勢,皆如實了知。
? ? ? ?比丘是指修行的和尚。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時刻保持了知。“了知”的這個“了”是了斷的意思,意思是:知道就可以了,不要想入非非,想來想去。所以,佛門如此高深的功夫,歸結起來,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時刻知道究竟自己在干啥?以及干得怎么樣。但最重要的是要止于知道,因為下一個動作又來了。前一個動作完了,你知道了,但如果你的思緒停在這個地方,想來想去,下一件事來的時候,你就很難全力以赴了,就很難再保持真切地知道了。
? ? ? ?所以,時刻保持知道,并且止于知道,也就是注意力一直在當下,這樣的修行境界其實很高,這個境界就是活在當下。
? ? ?所以,別以為時刻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以及究竟做得怎么樣那么容易做到,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幾乎沒有人做得到。因此,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才會出現那么多要么費力不討好,要么懶散低效的現象。
? ? ? ?一家企業應該是一所學校,就像豐田,在它的總部大廳的宣傳櫥窗上旗幟鮮明地寫著一句口號:我們不生產汽車,我們只生產制造汽車的人。正因為有這樣的理念,你才能夠在豐田的車間看到目不轉睛的工作者。我曾經帶企業家考察團,去日本的豐田和雅馬哈考察,我有時故意站在正在工作的員工身邊,盯著他看上二十分鐘,他們竟然當我不存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當中。
? ? ? ?而我回到國內也是帶企業家考察團去國內的企業考察,我們一路走過去,那些干活的人總是會三三兩兩地朝我們這邊看,甚至還要互相議論幾句。
? ? ? ?很顯然,那些日資企業的員工,他們工作時的注意力,是一直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的,而我們國內的很多企業,他們的員工在工作時,注意力是沒有完全沉浸在工作當中,是漂浮游移的。所以,旁邊一出現什么新鮮的事,就會把他們的注意力拖走。
? ? ? ?其實國內的企業和一些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在技術、設備、資金等方面的差距仍然是有的。但人的差距,尤其是工作中專注度的差距,卻比前者大得多。這就是我們哪怕采用同樣的技術,同樣的設備,同樣的材料,也做不出別人那么高質量產品的原因。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經常會比同類的日本,或德國本土制造的產品價格低30%,或50%。其根源就在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出來的東西和注意力不集中做出來的東西是有天壤之別的。這就是經過訓練和沒有經過訓練的人的區別。
? ? ? ?我們歐博在咨詢業生存了十六年,做了500多家企業的管理變革,公司有固定咨詢老師一百來人。在這十六年當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管理就是訓練。
? ? ? ?我們的咨詢老師絕大部分來自于工廠,也跟很多工廠人一樣,但他們在歐博呆上一段時間,就會變得特別的敬業和吃苦耐勞,并且有一股做任何事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態。其實,在背后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的結果,這源于歐博長期一貫的、頻繁的跟進檢查機制,以及老師們形成的專注地工作傳統。
? ? ? ?我經常跟有些老板開玩笑說:“你把廠門一關,問題都在里頭;但我把公司的門一關,問題都在外面。”有的項目離我們甚至有幾千公里,至少所有項目都在企業方那里駐廠運作。這些五花八門又都不在身邊的問題,我們靠什么解決?如果不緊緊依靠老師們高度專注的工作,恐怕我們就鞭長莫及了。
? ? ? ?當然,這背后依靠的是公司本身有效的管理機制。但我們這個管理系統的本質不是控制,而是訓練,是把人訓練得更優秀。正因為老師們經過這樣的訓練會變得更優秀,身價會大幅度的提高,他們才會接受這樣的訓練和管理。
? ? ? ?所以,不要認為所有嚴格的管理,都會讓被管理者抵觸和抗拒。真正能提升被管理者的技能、素養、乃至收入的管理方式,即便是再嚴,被管理者還是能夠接受的,因為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員工自身的成長。作為一個正規的、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它的管理能不嚴嗎?
? ? ? ?恰恰是那種管理松松垮垮的企業,既做不出品牌,企業又不能持續盈利,員工也得不到真正的成長。這種管理導致的結果是企業、員工、客戶三敗俱傷。管理不在乎嚴與不嚴,而在于我們的出發點。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他的嚴格帶來的就是孩子們的出息和家庭的榮耀。員工真正抗拒的,是出于恨和討厭而產生的嚴厲的處罰。
? ? ? ?其實,放任不管帶來的“松”和從恨出發帶來的“嚴”是一碼事,都是害人的管理,傷人的管理。
? ? ? ?所以,大膽地去管吧。但發心必須是慈悲。嚴的方式必須是以頻繁地管到細節為標準,而不是大聲地呵斥和老羞成怒的狂吼。
? ? ? ?要相信人的良知,你在幫他,你真為他好,他感應得到,他也可以用他的良知,去戰勝自己的習性。風雨過后是彩虹的道理誰都知道,關鍵看你的信念夠不夠堅定。這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和平庸的管理者之間的分水嶺。有的企業能夠做到,有的企業不能做到,最根本的區別就在于這種信念是否堅定,在于對人性的把握是否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