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免费|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传媒剧情|www日韩大片|国产在线成人

400-829-8885
“無為而為”的管理
新聞動態| 瀏覽量:9514| 2021-01-07 |

微信圖片_20210107115908.jpg

“無為”是《道德經》里面提得比較多的一個概念,老子在《道德經》中為何反復把“無為”提出來呢?


很多人對“無為”的理解就是不作為:不去想,不去做,順其自然。這樣理解“無為”很容易遭到某些專家的批評,因為這是一種消極的“無為”。尤其在當今社會,這種消極“無為”會讓一個人一事無成。但其實,這種消極無為并非一無是處,它不是老子講的“無為”的全部含義,但也是老子無為思想的一部分。


微信圖片_20210107115926.jpg

老子的無為思想的確是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來解讀。從積極的角度來講,是不動妄念的“為”。比如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可以說成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驅使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有之形可以進入無間隙之中,我因此知道無為的好處。


其實,“滴水穿石”就是至柔馳騁至堅的意思。很多溶洞里的水,長年累月地滴,能夠把堅硬的石頭滴穿,也能夠滴出堅硬的石筍來。滴水穿石是因為水沒有妄念,持之以恒地滴。這種“無”就是沒有妄念,這個“為”就是持續地滴。所以,老子看到了“無為”的力量,也就是不動妄念、持續去做的力量。

微信圖片_20210107115930.jpg


“無有入無間”在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用空氣的無孔不入來比擬。潮濕的空氣在堅硬的墻壁面前好像是進不去,因為墻壁沒有孔讓它進去,但長時間下來,墻面一定會被潮濕的空氣浸濕掉,這表明空氣還是進去了。空氣就是“無有”,意思是看起來沒有的東西;“無間”就是墻壁,因為墻壁看起來是沒有間隙的。但最終空氣為什么進去了呢?也是因為空氣不動妄念,持之以恒地往墻壁里面竄,最終做到了“無有入無間”。老子又看到了“無為”的力量。


“無”是沒有雜念,“為”是持之以恒的行動,這是老子所崇尚的積極的“無為”。正因為有這種積極的“無為”,才必然會有“無為而無不為”的結果。因為沒有妄念的行動,很多事情最終都能達成。所以,千百年來,“無為而為”才被中國人奉為一種境界。


微信圖片_20210107115933.jpg

所以,從積極的角度來講,“無為”我們應該把它理解成:沒有雜念地做事,這是很多把事做成的人都具備的一種行事風格和心理品質。


很多成事的人就是這樣,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夠咬緊牙關,不動妄念,不畏艱難困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的確是成功者的優良品質。而有一些人遇到點困難就會產生畏難、懷疑情緒,最終動搖而放棄,這種人很難成事。但其實,這種人在生活工作當中并不是懶漢。很多一事無成的人,并不是啥都不干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是啥都干過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歡干,都喜歡嘗試,但什么事情都干不長久,要么因為困難而放棄,要么因為看不到效果而放棄,總在折騰、開始,半途而廢的事情一大堆。


微信圖片_20210107115938.jpg


這種人就是因為沒有做到無雜念的“為”:想得太多了,盡管做得也多,但最終沒用。很多腦袋瓜子靈光的人都在吃這個虧,他們要是在“為”字前面加一個“無”字,也就是去掉自己的妄念,去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就好了。這種人也有偶爾做成了一點事的時候,但卻又馬上想入非非、狂妄自大、急于求成,最終還是難以成大事,因為他的自我英雄主義會失去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所以,有成績時感覺也別太好,還是要懂得一個“無”字,把良好的自我感覺去掉,埋頭苦干,方能成大事。講到這里,仿佛我們已經看到了成功者的成功之道了,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

微信圖片_20210107115943.jpg


但現實當中很多這樣干的人,未必就能成大事,真正成大事者,絕不僅僅具備這樣的一種精神。其實,只有這種品性的人是缺乏彈性的,缺乏柔韌性的,剛強有余,柔韌不足。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很顯然,老子認為一味地剛強,那就是找死。


可見,老子的“無為”不能僅僅從沒有雜念、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個角度去理解,他的“無為”還有更廣闊的含義。《易經·系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講了積極的“無為”,那么很顯然,“無為”之道就一定包括了消極的“無為”。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949.jpg

別一聽“消極的”就一定是不好的,消極和積極恰恰是一陰一陽,合起來才是無為之道。何為消極的“無為”呢?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是:在上者,不特別推崇賢能之人,使百姓不會爭斗;不珍貴難得的財貨,使百姓不為強盜;不炫耀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混亂。


我們可以看一看現在的學校教育,家長們個個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來并不想贏,但因為怕輸,結果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成了家長、孩子的摔跤場。孩子們小小年紀便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學校考試有排名,升學有排名,且排名前列者,必得學校、老師的喜愛和熱捧,這就是“尚賢”帶來的“民爭”。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14.jpg

這樣好像也有好處,因為學生的成績你追我趕,大家的學習成績都會上來。但孩子們的天性能在這種你追我趕的熱潮中,個個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成長和盡情地綻放嗎?未必。因為每個人的天性都各不相同,成長和成熟的節奏也因人而異,不考慮人的個性差異,用統一的成績標準、在同一個時間給大家列隊排名,這毫無疑問會扼殺很多孩子的天性:成績差的人會自卑,成績好的人自傲,整體的人格成長都會出現障礙。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走向社會,很明顯,都帶著學生時代給他們帶來的這些負面影響:團隊意識差,缺乏敬畏心,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通病。那些成績特別優異者,其實創造力與學習成績并不同步。我們看一看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的優勢和創造力上的劣勢,就能夠發現這個問題。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19.jpg

而相反,在英國等歐美國家,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絕不會張榜公布的,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的成績,并不知道誰第一、誰最差。班上也絕沒有誰以學習成績最好來炫耀,也沒有誰因學習成績很差而自卑,大家各按自己的天性在成長,學校和老師只是給這些花朵們提供了一個園地而已。沒有哪朵花是最美的,各自綻放,春色滿園。這就是“不尚賢,使民不爭”的好處,因為老天給了每個生命各具特色的生命力,都很美,都很好,人為地把這些各具特色的生命力弄得整齊劃一,是有違天道的。


我們再看一下“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的好處。現在的社會處處充滿了炫耀:明星們在炫耀,富人們在炫耀。種種炫耀的結果,把人的欲望激發到了瘋狂的地步,人心怎能不亂呢?再看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時候的人并不富有,生活艱苦,但奮發向上,力爭上游,這種對比就能讓我們領悟到“不炫耀貪欲的事物,人的思想不會亂”是什么意思。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23.jpg

老子在《道德經》中還說“我無事,而民自富”,很顯然相比于計劃經濟年代,現在的經濟富裕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計劃經濟的弊端就是什么都由上面說了算,現在的市場經濟更多的是由企業自主經營,經濟就搞活了,百姓也就富裕了。就經濟活動而言,上面的指令少了,下面的人就富了,這是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經驗和事實。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因為下面的每個個人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以及滿足這種需求的能力,上面只需要營造一個大的良好的營商環境,剩下的事情這些個人和企業,就能依靠綻放本自具足的生命力而實現。就像園丁只需要營造一個空氣、陽光、水等適當的環境,小草、鮮花等就會各自綻放,帶來滿園春色。當然園丁還是需要適當地做一些培育和修剪工作的,但百花齊放的美景,究其根源是上天賦予每一個體生命的生命力所致。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29.jpg

在上天的作為面前,我們的不作為,或者少作為,或者恰到好處地作為,恐怕是非常重要的。這里的“無為”的確是消極的,但消極的“不為”帶來的反而是積極的“有為”。因為老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是一切作為背后的永恒的力量,人的作為也必須順應它:該做的時候做,該停的時候停。你停了,不意味著事情就不發展了,萬物還在生長,事物還在變化,順應自然,調動各自生命體的創造力,才能真正行在道上,成就大事。


所以,一味地抱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態未必就好,不懂得運用事情當中各方自身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是愚蠢的執著,愚蠢的執著者既讓自己辛苦又讓他人難受。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33.jpg

《道德經》中還說:“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真正的好領導,下屬有時候都感覺不到。為何呢?因為他讓每個下屬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改善的力量,并且積極地付諸實踐。在管理當中讓每個下屬自動、自發地去做事、去改善,是每一個當領導的夢想,但怎樣才做得到呢?要懂得“無為而為”。


我們很多企業的管理,尤其是中小企業基本上是集中控制型的,也就是什么都是:由上面下命令,下面負責執行。事情沒干好,我們就批評下屬的執行力,但其實,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的這種集中控制的管理模式上。企業小,集中控制做得到;企業上了一兩百人,這種集中控制就很難到位了。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36.jpg

以生產計劃為例。生產計劃由廠長或者計劃部門每天下到每個車間、每個班組,以此來嚴格控制生產的進度,這樣的計劃模式經常會因為生產過程當中的物料、設備、品質、人員、訂單等等異常而無法實施,最終計劃流于形式。很多企業基本上就放棄了計劃對生產的管控,由車間自行安排。沒有計劃的生產,肯定是一團亂麻:結果客戶抱怨重重;訂單準交率低;車間堆滿了在制品;倉庫堆滿了物料;車間卻又還做不出來。


這種集中控制的管理,一定會帶來兩個極端:控制得很死,結果寸步難行;干脆不控,各自為政,卻又混亂不堪。出路何在?要懂得“無為而為”的解決思想:上面既不能什么都控,又不能什么都放,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整個生產過程形成一個像生命一樣的自我調節機制。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41.jpg

人的生命有這么幾個特征:一是流動性。人身上的血,是循環流動的,它把組織需要的養分送到各個部分,再把廢物帶出來排泄掉;人身上的氣也是循環流動的,它把外面的氧氣帶入體內,溶于血液中,給組織的各個部分提供養分,同時把廢氣帶出來排放掉。人體氣血這個流動的循環系統,可以說是人的生命線,既不能停,又不能堵,堵了就會是血栓等各種疾病,中醫稱之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且這種流動還有一定的節拍,直接體現為我們的脈搏。


所以,流動和節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體在流動和節拍的基礎上,完成著自我調節:人劇烈運動時,耗氧量增加,氧的需求量增加,人的身體就會自動地加大呼吸的強度和頻率。這就是人身體的自主調節功能,不需要大腦的指揮和意識的控制。人的身體主要的活動都是自主調節的,都不是集中控制。從人的大腦意識這個角度來說,人身體就是一個“無為而為”的系統,其實這是一個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47.jpg

中小企業也在試圖集中控制,但效果很差;想自主調節,但卻又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問題何在呢?問題出在它的流動和節拍。看看工廠的現場,我們就會十分地清楚:處處堆積著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沒有這么大量的堆積,生產過程就會隨時停頓:一方面,靠堆積的東西來保證能順利地流動;另一方面,堆積本身又造成擁堵。最終就是集中控制實現不了,自主調節也實現不了,企業就是一團亂麻。


怎么辦?必須首先把工位旁邊的堆積現象降下來,跳出這種靠“堵”來保證“流”的惡性循環。必須明白:有節奏的流動是企業的生命線。根據客戶每日需求的出貨量來確定和調整各個生產環節的生產節拍,并且盡可能保持均衡,以便順利流動;而且流動的批量一定要想辦法降到最低,工序間大批量流動的方式,看似效率很高,其實由此帶來的擁堵,將會讓最終的效率很低,品質問題和瓶頸問題會隱藏其中,長期得不到真正解決。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059.jpg

按節拍生產,小批量流動,適當配備工序的在制品存量,就能迫使我們遇到異常快速處理,遇到品質和瓶頸問題,下決心解決,因為不解決整個流動就會停止。這樣,各個工作單元就因為有節奏地流動而保持了一個整體,又因為快速處理異常和品質、瓶頸問題而發揮了自主調節的功能,企業就打造出了按節拍排產和自主調節相結合的計劃模式,生產計劃就達到了“無為而為”的境界。


當然,過程當中,計劃部門對異常的協調處理,和產前的物料排查、設備排查等排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這些排查工作,我們才能提前發現欠料、設備異常等很多異常因素,并提前預防解決。因為非完全單件流的生產,工序對單和排查還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有賴于計劃部門和生產部門的協同運作。


總之,中小企業抓好了有節奏的,小批量流動,樹立起了生產節拍的概念,再加上計劃部門的產前排查、產中對單、異常的快速處理等組織協調工作,中小企業就能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其本質是“無為而為”的管理思想的落地。

微信圖片_202101071201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