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歐博,要做好PMC就要懂得:控制是基礎,激勵是根本,覺知是關鍵。
我們王老師做的博勁恒項目主要是通過主生產(chǎn)計劃表來控制整個訂單的進度,用采購管制表來控制物料的狀況。
我認為,王老師的覺知有三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第一,控制員工的操作。為了破無明,首先嚴格控制員工動作,從訂單評審開始,一直到把日計劃下達下去之前,很多的動作就是約束員工不要亂做、計劃部門不要亂做、業(yè)務部門不要亂做、生產(chǎn)部門不要亂做,因為“亂”是無明的根源。控制要先控源頭,避免后面造成太多的無明,太多無明覺知起來就困難了。
第二,排查。王老師為了做到覺知,就反反復復地進行排查,不管是日計劃的滾動還是物料的滾動排查,包括品質的排查。排查就是覺知,就是把問題搞清楚。
王老師做排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動作:跟進進度。他做的一系列表單都是為了掌握整個過程,把進度跟到拉線、班組。
第三,清尾。PMC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清尾,做PMC的都知道最頭痛的就是尾數(shù),因為尾數(shù)直接影響到準交,PMC運作的好壞就體現(xiàn)在準交率上面,準交率高就說明我們PMC做得好,準交率低就說明我們PMC做得差。而準交率低主要的原因就是尾數(shù),所以清尾是重點。
王老師以前不是做PMC的,他是在歐博學的PMC(進歐博有六年了),他經(jīng)常說自己是PMC的非專業(yè)人員,他以非專業(yè)人員的眼光看PMC,PMC就顯得很簡單了:就是要把情況搞清楚。然后在把情況搞清楚之前要做很多事,中間也要做很多事,之后還要做很多事。
前面就是控制員工不要亂做(訂單評審、交期分解等),中間就是牢牢地跟進進度了解情況,后面就是要做好清尾工作。
我們王老師做的這三段工作,連起來都是為了更好地覺知,實際上還是為了把情況完全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