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相信,人的感受和人的念頭一樣是剎那生滅的,也就是轉瞬升起又轉瞬消失的。我們人的苦產生以后,其實會自動消失。
禪修打坐的時候,有的人說:“我感覺越來越苦,我疼得受不了?!逼鋵嵤悄阕约涸谥圃炷莻€疼和苦,本來只是肌肉產生的苦,但你抓住這個苦,你想擺脫、逃避,你就開始制造內心的苦了。一方面你在逃避,一方面你又在制造,結果苦越制造越多,結果你就苦不堪言了。
人生的苦也是這樣來的,你不要去制造它,要離開它。怎么離開?讓執著的心從頭腦中離開。你讓那個苦自生自滅,你一定要相信苦是可以自生自滅的,所有的感受都會自生自滅。
為什么苦糾纏著我們,為什么我們被痛苦折磨得苦不堪言?因為我們不相信痛苦會自生自滅。實際上,打坐時我們的疼不會一直疼,只要我們一直堅持不動,疼就讓它疼,當疼得仿佛身上的骨頭都要斷時,疼就一定會消失,而且莫名地消失。
如果你相信痛苦會自生自滅,那以后你不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脫苦。工作中的煩惱你能夠很容易地解決:你不用去找更好的方法,你只需面對這個煩惱,不要逃避它。煩惱能生起來就能滅掉,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只生不滅的。所有東西都會生生滅滅,而且生滅的時間非常短,短到你無法覺知。
一次我到一個瀑布邊上打坐,當時沒找好地方,兩腿盤上去的時候沒發現髖關節頂在一個石頭尖上。本來我可以動一下,把石頭弄掉,但那次我想試一試,看看一個石頭頂著髖關節我能不能受。我頂著石頭尖坐了四五十分鐘,到最后感覺像頂在一塊棉花上,舒服極了。所以,不管你的感受多苦多疼,它生起就會滅掉。
我們這個物質世界是剎那生滅的。打個比方你就明白。如果晚上我拿個火把,大家想像一下能看到什么?一個火把。我把它旋起來,你會看到火把在旋,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想像一下你會看到什么?你會看到一圈火。
那有一圈火嗎?根本就沒有,還是那個火把,但你真真切切看到了那個火圈,為什么?因為火把旋轉得太快,你的眼睛根本就反應不過來,你眼睛原來的那個記憶還在,但新的記憶又產生了,這樣疊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的火圈。
我們人的身體也是一樣,量子力學的說法就是這樣的:我們的身體仔細一看是由組織構成的,有骨頭、肉、血液,再一看是細胞,再一看是分子,再一看是原子,再一看是原子核外的電子,再一看是基本粒子在剎那生滅。
這個世界是剎那生滅的,這個世界時刻處在變化之中,企業里的生生滅滅也不息不止:開工生,收工滅;訂單來,生;訂單完成,滅……面對紛繁多變剎那生滅的世界,我們應該怎樣做管理?
第一是介入,介入事物的生滅過程。
事物都是生生滅滅的,人的想法、感受、做法都是剎那間生滅的,因此做管理,我們要懂得介入到事與人的生滅中去。
現在很多人做管理喜歡搞流程文件,就是不愿意介入。PMC(計劃部)搞計劃,不介入生產部的現場,對生產部的真實情況不了解;不介入采購部,從來不去管采購做得怎么樣,物料需求計劃丟過去就不管了,采購每天跟了沒有,物料什么狀況不知道,不介入。這樣的PMC有什么用?
為什么歐博的PMC(計劃部)一定要對采購實行日管制? 這就是介入。因為它(采購)的生滅中包含了你(PMC),它一開始做你就介入進去,那么它的生滅就包含了你,你管它就像管自己。
第二,就是頻繁。不僅要介入,而且還要頻繁介入。
咱們中國的老人就明白,兩個人成婚,什么愛不愛的,常在一起過日子就愛了。古代人結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離婚的不多?,F在的人基本都是自由戀愛,你追我趕,愛得死去活來,甚至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死活要在一起,結果很多人結婚沒幾天,就鬧離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人不相信老人言了,不相信婚姻需要兩個人慢慢經營,需要彼此頻繁介入才能成為一體。
婚姻需要彼此頻繁介入,管理也是這樣。
很多高管和老板可以反省一下:你企業的管理問題你介入到了什么程度?我知道有些老板,一個月去不了幾次工廠,即使去了也就是把幾個高管召集起來開個會,希望借此了解工廠的情況,對于具體的事情卻沒興趣了解,對生產的安排、計劃的制訂、采購到底有什么問題等一概不知,但是對現場不滿意就罵人,罵火了就炒人。
這種老板雖然有所介入,但沒有深度,沒有介入到細節中去。這就是我們管理做不好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做PMC(計劃部)的一定要頻繁去現場了解,歐博的PMC絕對要頻繁去現場,絕對要頻繁追采購。很多企業都有PMC,都有物控,都有生管和計劃,但為什么形同虛設?因為他們不知道生滅之法,沒有頻繁介入。
頻繁介入,頻繁跟進,到了一定時候就形成了一定的習慣。靠習慣做管理,就能夠實現自動化的管理。老板、高管不是企業的主宰,流程文件、制度真正起作用還依賴于我們頻繁地介入行為。只有行為才能導致行為,只有行為才能衍生行為,只有行為才能控制行為。
第三,除了要介入到細節,要保持頻率外,還要講究反復。
頻率和反復聽起來好像很類似,其實有所不同:頻率是從數量上講的,反復是從性質上講的。介入要講究反復,意思是每次介入的時候要對上一次的結果進行回應,而不是介入完以后就將它忘得一干二凈,下一次又從另外一個地方抓起。如果這樣,是非常糟糕的。
有的企業就有這個毛病,抓什么事都是一陣風,風一過,又沒事了。這是辦企業的大忌。我們一定要注意反復,要在某個地方搞出名堂了再攻堅另一個地方。用張瑞敏的話說就是反復抓,抓反復,抓出一個模式來再推而廣之。
反復的意思就是在一個點上要抓出成績來,不要這個問題沒解決又跑到下一個問題去了。反復強化是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什么力量比得上反復的力量。
你第一次抽煙好抽啊?不好抽。第一口酒好喝嗎?不好喝。但為什么最后成了煙鬼、酒鬼,反復做的結果。
壞習慣是反復形成的,好習慣也要靠反復才能形成。
我們歐博模式有一個非常類似的動作——稽核?;耸鞘裁?稽核是反復檢查?;顺鲂Ч?,原因就在于反復。
有時歐博項目檢查一個動作,一個問題點,次數會達1000次。為什么這么做?因為我們知道1000次會讓一個人養成習慣。養成習慣后,他不想這樣做都不可能了。有人說他是假裝做的。但做1000次的假,他就是真的在做了,就已經不是假了。
習慣是什么?習慣就是反復。反復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力量,本質的力量。我們做管理就要懂得反復,要相信反復的力量。
現在有很多人跟我探討什么是模式。什么叫模式?反反復復的動作構成的整體就是模式。訂單評審、交期分解、主計劃、日計劃經常搞,備料經常備,排查經常查,對單經常對,清單經常清。這就是很好的PMC(計劃)的模式。我講的經常是以天為單位進行的意思。
不要把模式理解成文字,模式是動作構成的,模式的單元是動作。沒有做動作,寫再多的表單,再多的文字,畫再多的圖形都是沒有用的。模式的材料是動作,模式的效果在于你的頻繁和反復。
取自曾偉教授2011年5月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