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免费|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传媒剧情|www日韩大片|国产在线成人

400-829-8885
怎樣通過事情改造人
新聞動態| 瀏覽量:2809| 2023-07-21 |

一、狠抓稽核

稽核就是通過檢查事情來改變人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因為它通過反反復復對人所做事情的檢查和糾正,會培養人的一種良好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最終內化成人們的習慣。

通過習慣的改變,就達到了改變人的目的。稽核在通過檢查事情改造人的過程當中,必須懂得借用企業高層的力量。因為改造人本身也是企業高層的一項核心工作。

所以,稽核部門要隨時向高層反饋情況,讓高層對企業狀況和人們所做的事情了如指掌,以便對事對人作出決策和調整。

稽核部在企業是一個特殊部門,它上可直達老總,下可直達工人。它是獨立于現有企業官僚化管理系統之外的一股監察力量。它定期地向高層匯報,能把企業的情況直接反饋給高層,避免了企業現有官僚化管理系統層層匯報帶來的弄虛作假、欺下瞞上的弊病。

高層掌握情況后,有針對性地去調整就行了,該調整的調整,該處理的處理,該表揚的表揚,該施壓的施壓。

其實把情況搞清楚以后,作決定是很簡單的,一分鐘就夠了,不用深思熟慮地去想。

很多高層決策者大量的時間花在哪里?不是花在拍板上,而是對事情真相的把握上。你不了解真相,在對人的使用和獎懲上,你就拍不了板。真相了解以后,拍板一分鐘足夠。

二、要有對事情的研究精神

要把事情的管理納入自己的注意范圍。不要老認為事情不該自己管,事情就該下面人管。現在管理學流行一種不完全正確的說法——充分授權。

其實充分授權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是有條件的。當一個企業的事情完全失控,大家都不知道事情應該怎么做的時候,你授什么權?你怎么授得了權呢?

我們老板要帶著你的人去研究,研究你這個企業那些事情究竟怎么搞:訂單怎么進入?任務怎么安排?怎么跟蹤這些事情?我覺得我們從企業的最高負責人開始,不管是老板還是職業經理人都應該先投入,先下后上。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一個線索,搞清楚要做哪些必需的管理動作,以及怎么做這些動作,然后才存在充分放權,才存在交給別人。

我們很多人很想回避折磨,不懂得接受折磨。其實再多的事情都不折磨人,折磨人的是人,而不是事。

如果你只關心事,你根本不會經常徹夜難眠,這種情況很少,因為事情一件一件做就可以了,急也沒有用。讓你徹夜難眠的往往都是人的問題。

在管理上,往往越是逃避越是麻煩。最好的方法就是比任何人在事情上都多深入,這樣你反而輕松。

這就應了中國一句老話,“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安全”。越是磨人的地方,其實越是輕松。

好多老板一跟下面的人探討生產計劃的事情、采購的事情,就說這個交給你們了,我不聽了。

前幾年,我也一樣。一個大的項目,我就把握住大的方向,一談到細節問題,我就說你們談論吧,我就走了,找別的事情去做了。我就停在思想層面了。結果出了麻煩,我都不知道麻煩怎么來的。

我現在所有的項目,在調研15天以后全部要向我詳細匯報,然后我花一天的時間,把這個項目基本思路全部定下來。就由我直接帶著策劃部和稽核中心一起做(包括那個項目組的組員),全程參與策劃。

我以前覺得這怎么可能做到?因為同時有40個項目在做,這樣做不是累死人嗎?后來發現這樣反而輕松。

為什么呢?因為這個事情從頭至尾我都了解。不管出什么事,我都知道偏離了多少。我有一個標準在心里,對著標準去糾正他的事情就行了。

把事情裝到心里去,把標準裝到心里,然后頻繁地去跟進調整別人的做法,這樣做管理既有效又不累。

我們很多朋友想輕松,但是想輕松的方式錯了。錯在哪里呢?一開始就想輕松,你就錯了。一開始你要比下面的人還辛苦,最后你就是輕松的,而且你輕松得不得了。一開始一定要參與到具體事情里去謀劃具體事情。

三、管理要作小循環

對于事情一定要一段一段地切,要做一段總結一下,分段來管。千萬不要沒完沒了地做,要懂得了斷。

我們很多企業做事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完沒了。不知道做到什么時候是個完,也從來就沒有了過。什么叫“了”?就是我們把事情看一看做得怎么樣,這算是個“了”。

我們現在的“了”都屬于自然了結。什么自然了結?把這個單終于做出來了,把這個柜終于做出去了。這就算“了”了。我們沒有主動地、積極地去“了”。

我們在企業推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清單。很多項目上就是因為清單這個動作做得好,出貨率馬上提高。甚至有的項目只有一個星期出貨率就提升了8個百分點。

為什么?因為它“了”,不像以前總是往后拖。拖的人又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做完,都不知道。所以清單是生產管理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了斷動作。

稽核也是個了斷動作。我們的會議制度執行了沒有?檢查就是了斷,把這個事情了斷。而不是說形成任務就不管了,制度下去就不管了。

稽核也是“了”,清單也是“了”。那么稽核、清單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呢?日計劃。沒有日計劃怎么“了”?有日計劃就能“了”。因為每天都有明確的任務,做到沒有?沒做到什么原因?就有一個時間的概念。所以你要作了斷,就要作日計劃。

我為什么這么強調日計劃?就是因為它能讓我們每天每天去了斷。

每天不停地了斷就是循環。管理要作小循環。小循環的意思就是要把管理的時間單位縮小,我們現在提出來的是“天”。把空間單位縮小,我們現在提出來的單位至少是“車間”,如果能夠更進一步就是“工序”。

現在我們管理的對象至少要求到“車間”,五金車間、包裝車間、吸塑車間,你得按車間來控制。計劃部的計劃得按車間來,單位要小。從人來講,最好到個人。

像我們南興木工機械,現在管理對象已經小到個人了。所以管理對象如何把它變小是我們管事情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我們以日計劃為核心的“生管組合拳”就是把管理單位化小的有效方式。它包括六個方面:

第一,日協調會(我們的生產協調會每天一次,每天一個小結碰碰頭)。

第二,日備料(每天把物料、資料的情況檢查一下)。

第三,車間日計劃(車間每天做什么要有明確的任務)。

第四,日稽核(每天要檢查什么,要有明確的對象)。

第五,日考核(每天的任務完成后要進行獎罰和班組、個人的PK)。

第六,日攻關(每天都要有現場改善的小動作,并進行獎罰)。

這六個動作都是以天為單位循環進行的。記住:循環是指第二天、第三天又這么做。

所以,管理要作小循環,這個“小”指以天、以個人為單位。循環的意思就是把頭一天的事情第二天又重新開始。

當然,像日資企業的準時生產,它的管理單位不是每一天,它是小到每一個工序,小到每一分鐘。實際上管理的水平不要用別的方式來看,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指標——時間單位。

管理水平的高低看企業用的時間單位就可以衡量了。我們現在的時間單位是什么?一個月吧,一個星期左右吧,都是這樣的話。你到日資企業去,他能夠準確地告訴你,7月8日下午3點56分出貨。

他能精確到分鐘,說明他的管理單位精確到了分,甚至比分還小,以秒為單位的精確。我們現在的時間單位是月、周,你還作什么管理?

所以,我們現在提出以天為單位來進行管理,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我在《新快報》一個論壇上做一次主講嘉賓的時候,講到我們的日計劃。《新快報》這個欄目的蔣主編給了一句話:“曾教授今天講的日計劃,就是我們學生讀書的時候那個課表。”

講得非常正確。如果我們把工廠當成學校,不搞日計劃,就等于沒有課表卻天天上課。這能行嗎?你能夠想象讀書沒課表嗎?

下午上物理課還是化學課?不知道。物理老師先來就物理課,化學老師先來就化學課,這不是很荒唐嗎?

所以蔣主編又講了一句話:“這都是我們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啊,怎么到現在我們都給忘了呢?”的的確確,小時候我們都很會做管理,大了以后我們都給忘了。

所以,我們的日計劃就是企業的課表。每個小時干什么,課表寫得很清楚,誰來上課很清楚,上了課以后布置什么作業很清楚,作業布置完以后要檢查很清楚,老師要改作業很清楚。我們回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做管理了。

四、重在培養成就感

我做了這么多項目,發現我們企業的人現在有一種“習得無助”的現象。什么叫做習得無助?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實驗:

小白鼠在一個籠子里頭,給小白鼠一個電擊,這個小白鼠就會拼命地跑,跑累了停下來,又電擊它一下,它又拼命地跑,等它停下來,又打它一下……最后的后果是小白鼠再也不跑了。它知道跑也沒用啊,停下來你又打,它的無助感就培養了,這叫習得無助。所以,下一次再打它的時候,它稍微動一下,懶得跑了,它知道反正也是打。

我們很多管理人員現在就處在這種狀況里。做什么做啊,反正沒用的啦。罵一下做一下,做一下又不想做了,為什么?沒用啊。采購的物料不回來,有什么用?品質異常這么嚴重,有什么用?最后大家形成一種集體無助感。你要知道,這是非常害人的。

必須把大家這種集體無助感徹底地改變過來。我們為什么強調小循環?就是為了每天讓員工看到成績,每天讓員工看到事情是可以改變的,每天去培養員工的成就感。

有的時候不管事情多大或多小,你完成了心里都會有一種喜悅感,所以要了結,要PK,因為PK就產生一種勝利感,輸了就想下一次我怎么樣去贏。

現在企業的很多管理人員已經是集體無助,而且是習得無助,所以我們到企業作變革的時候很多人開口就說“沒有用的”。企業的人已經習慣于說“沒用”了。必須改變這種局面啊。

怎么改變呢?要讓他們看到管理是可以作好的,不要講大道理。一天一天來,讓他們看到變化。

我們有個項目——華鋒,他們原來一個月產量40多噸,陳老師剛進去的時候,把目標定到67噸,他們不肯接受,認為不可能。最后做到100噸左右,連老板都大吃一驚。

67噸不肯接受,最后100噸,連續幾個月100噸。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很有能力。當大家把自己很能干的概念樹起來的時候,把集體無助感打消的時候,管理就上了高速公路。

成就感是最好的管理武器。

我們需要每天每天地刺激,需要每天每天來證明自己。只有小循環才能把我們已經多年形成的無助感拔掉,才能把我們的成就感一天一天地找回來,找回來這種成就感,企業就會爆發前所未有的力量。

我們用四句話來概括這種做法:

管理要作小循環,重在培養成就感。

如此工作有樂趣,不用外力積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