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管組合拳”動作三:日計劃
單位越小,管理越好。日計劃就是將管理的時間單位縮小到每一天。每天下任務,每天作總結,每天搞獎罰,通過頻繁的激勵,提升效率。
大量企業生產管理的現狀是:
要么沒有計劃,什么時候做出來就什么時候交貨,做不出來也沒辦法。這種做法讓業務部門都不敢回復客戶交期;即便回復交期,也是明知騙人而為之。
要么就是一個很籠統的出貨計劃,各個部門何時開工、何時完工,都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大家憑著感覺走,最終也沒有辦法真正按計劃走,使計劃流于形式。
日計劃將總的任務分解到每一天,嚴格抓每一天的任務完成,以此確保最終計劃的實現。
日計劃的實施目的和做法
一、生產型企業為什么要實施日計劃
企業作生產的日計劃不要簡單把它理解成就是為了給員工、生產部門壓任務,就是為了把產量逼上去。這個目的有的時候你會因為各種原因達不到。
如果你認為日計劃就是為了逼產量、逼員工,最后的結果是員工大量地流失。那么,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日計劃真正產生價值呢?我們首先必須理解日計劃的意義。
(1)日計劃首先要理解成生產任務的一個工作標準。要破除我們以前那種大家只埋頭做,到底應該做得怎樣卻沒有標準的現象。
就像我們有些人經常說的:我憑良心在做,我已經用心在做,我已經很努力在做。
在管理當中沒有這些概念,這些概念都是人情化的語言,什么良心啊,什么賣力啊,都是無法進行管理的東西。要有嚴格的工作標準,所以日計劃要推。
(2)日計劃也體現了我們歐博倡導的做、管分離的原則。我們橫向控制里面講做、管分離,做這件事和管這件事要分開。生產部門在做,計劃部門在管。
日計劃代表了管理方、管理者的意圖,PMC并不是代表自己跟你下日計劃,PMC代表企業,代表管理方。
所以我們要通過日計劃讓企業的意志、管理方的意志滲透到我們每天的工作當中去,否則企業的人就會自行其是。
你不搞日計劃,車間的人就會自己亂來,甚至可以說隨波逐流、順其自然。生產任務怎么可能順其自然地完成啊?我們很多企業在生產管理方面實際上是放棄了管理的,壓根兒就沒有管理。
我們做的有些項目,為什么一個多月效果就很明顯呢?很簡單,因為你原來就沒有管理。你沒有管理,我幫你隨便抓一抓就有效果,而且管理基礎越差,我們見效的速度越快。所以有的人以為我們很行,實際上也不是,因為你企業的管理太差。
真的,很多企業別看有漂亮的廠房,有這么多的組織、這么多的部門,但是你仔細一看,它壓根沒有管理,每個人都是自己安排,管理是零。
(3)日計劃實際上也是暴露問題的一個方式。你有了日計劃,日計劃的形成是協調出來的,是理論上可行的,那么理論上可行的日計劃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的異常非常多、非常嚴重。
所以日計劃實際上也是暴露問題的一種方式,要通過日計劃的執行、實施、總結、統計,來分析我們的管理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立項攻關。
(4)日計劃也體現了分段控制的原則。因為日計劃是按天來算的,而且每天一小結。就是我們說的,我們打掃衛生,每天打掃,這是保持干凈的唯一方式。
日計劃和生產協調會是對應的。生產協調會每天開,日計劃每天下,這就形成了一一對應,體現了分段控制的原則。
(5)每天必須完成明確的生產任務,為我們每天的稽核提供了明確的對象。
你如果搞一個月計劃,他還沒有做完,你稽核他,他說:還早著呢,急什么急啊?你天天催我干什么?所以他是不會理睬你的;而到了月底或者到了時間的時候,你去稽核他,他又說:沒有辦法,完不成啊。結果變成你中間稽核他沒有用,最后稽核他也沒有用。你怎么稽核都沒有用,那就很糟糕了,就等于沒辦法檢查了。
所以搞日計劃便于我們進行稽核。大家都知道,稽核是改變人習慣的最有效手段,這是我們歐博反反復復證明的。
稽核是改變人習慣的最有效手段,那么怎么稽核才有效呢?那就是對著日計劃來,那個稽核是最有效的。每天來,每天來,你看他變不變。